北京大兴南路烧酒文化博物馆

北京南路烧酒文化博物馆历史简介




清代京酒属大兴·大兴好酒属隆兴

北京地区酿酒可追溯的历史最迟始于金代,至今已有至少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北京南路烧文化酒博物馆-带牌.jpg


沉睡八百年·再醒经天下

       刻有“右班殿直广阳镇商酒兼烟火督监李之问”,是金明昌五年(1194年)商酒兼烟火督监李之问为其母所建,成为大兴酿酒历史始于金代的有力佐证,是有据可考南路烧起源的佐证之一,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件有关酒历史记载的实物。图为八面经幢1:1复制品,存放于北京南路烧酒文化博物馆内。1982年出土于大兴安定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文物管理所


官网经幢.png


金代青砖小窖工艺

       在窖池上,通过青砖小窖池发酵这种青砖小窖池工艺已经延续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青砖是使用黄土和糟米浆纯手工小案烧制而成。窖池用青砖垒砌白灰加黄泥、糯米浆勾缝。在发酵的过程中,百年青砖可以起到调节水分和酒酷温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使得酒体中微量元素更加丰富。

金代青砖小窖工艺-官网图.jpg

历史渊源


       据《顺天府志》记载,清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北京近郊设东、西、南、北四路同知,分管顺天府二十四州县。南路同知驻大兴县黄村,故大兴的烧锅因产地而统称“南路烧”。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顺天府.png


       清末民初,大兴地区酿酒烧锅遍布各个集镇,老字号烧锅有:隆兴号、北裕丰、南裕丰、永和号、德兴勇、大德兴、同溢泉、同泉茂、万泉生、纯益泉、益源涌、裕兴烧锅等十三家烧锅。

地图.png


时间:1920年

《京兆公报》1920年  第143期

批宛平烧商隆兴号等大兴烧商同义泉等号呈请减少税额文(五月二十四日)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京兆公报.png



时间:1934年

《新天津》1934-11-28、29   第12、14版

繁华市外的一个繁华市。

庞各庄南路烧酒畅销九城  分驻所内置巡官管理全镇,北平的人们喝酒讲究南路烧酒,好酒自是味高。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新天津--繁华市外.png



时间:1941年

 《蒙疆新报》1941-10-25

 京畿七县酒商筹组酒业公会。

【北京】大兴、宛平、通县良乡、涿县、房山、清河等七县烧锅酒商,在北京组设酒业公会,以资联络,昨由杂粮公会代表呈请市公署,悉予核准立案云云。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蒙疆新报.png



时间:1941年      

1941年,宛平县成立酒业公会,推荐王有贵先生为会长,在此之前南路烧酿酒技艺仅为口口相传,并无正式文字资料的记载或权威机构认证,而王有贵成为宛平县酒业公会会长这一历史事件,成为行业承认的标志事件,南路烧酿酒工艺成为大兴乃至北方地区酿酒技艺的代表之一。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酒业工会.png



宛平县.png


时间:1941年

《同泉茂》—烧锅

东家是采育镇堤上营的姓何,主事经理张万通,建于1920年,地址在二南门里路西。生产规模较大,日用高粱3000斤,产酒近一千斤,解放后停业。

来源: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同泉茂.png


一物一码-博物馆介绍_01_09-c21f828e-86a4-4e26-9ac2-c71e11bc5e17.jpg

第一代.jpg

第一代非遗传承人:寇文达、寇六。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八年(1869年),寇氏兄弟寇文达、寇六从山东一路走来,品尝到庞各庄井水,发现适合酿酒,就停留下来,在北栅栏里路东(今庞各庄粮站位置),创建了“隆兴号”烧锅作坊。


第二代.jpg

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寇文达之子寇景春(1890-1963)。少年时期随父学习酿酒技艺,后继承了家族酿酒产业, 除民国十九年(1930 年),注册了“隆兴号”商标(第 23273 号)外,烧锅所酿白酒曾获多个奖项,并在京城各地开设分号,进行南路烧酒的销售。


第三代.jpg

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王有贵。于1929 年,16 岁来到隆兴号烧锅当学徒,1941年,宛平县成立了酒业公会,王有贵当选为公会会长,并将隆兴号酿酒技艺资料汇编成册。


第四代.jpg

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孙英才(1952- )。为家族酿酒出身,1969年拜王有贵为师,潜心学习大兴南路烧白酒酿制技艺,1994年被聘为酒厂酿酒师,采用南路烧工艺进行酿酒生产。



传统大兴南路烧白酒酿制不仅依据永定河流域丰富的地下水系,还在选料、制曲、发酵、地缸、青砖小窖池蒸馏、勾调、贮存等环节均有独到之处,形成南路烧独特的酿造技艺,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2)-b0866b7d-f2c9-423a-87f0-6f8ff8e27ab7.jpg

(1)在水源上,源自永定河流域的地下水,经过细沙层过滤后,水质清澈,甘甜,是酿酒的优质水源;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3)-d2b4fa5c-3729-4400-b478-1b9aeafd6d52.jpg

(2)在工艺上,延长大曲大楂、二楂发酵期,发酵期为112天,较其它清香大曲酒发酵期延长一倍,增加了酒的香气和口感,有利于酒的老熟、陈味;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4)-c96daf76-402c-403b-91af-d8c510057f82.jpg

(3)在选料上,精选永定河畔水洼地的矮高粱,并加入了小米、糯米、黑米进行多粮生产,使酒的味道丰满醇厚;制曲原料中加入绿豆,增加了酒的清香感。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5)-33c0bb84-ac05-495d-a994-17efe15b2904.jpg

(4)在地缸上,周边是黄土和白灰按3:7比例进行夯实,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为再生产提供降温保湿的条件;

窖池-a0c6e15b-fb4d-47bb-ba82-3f4c43cb283c.jpg

(5)在窖池上,通过青砖小窖池发酵,这种青砖小窖池工艺已经延续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青砖是使用黄土和糯米浆纯手工小窑烧制而成,窖池用青砖垒砌,白灰加黄泥、糯米浆勾缝,发酵周期60天以上,在发酵的过程中,百年青砖可以起到调节水分和酒醅温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使得酒体中微量元素更加丰富;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6)-d936b336-9a10-4f9f-922e-7f405650c7d4.jpg

(6)在贮存上:除延续传统窖藏方式外,将灌装好南路烧酒的陶坛埋入沙土中进行贮存,增加酒的绵柔协调感。

大兴南路烧博物馆简介(1)-8dd0a907-72cc-4f27-b8a7-9a0100cc197d.jpg

  此外,南路烧白酒酿制技艺,通过沿用古法地缸多粮发酵、人工踩曲、看花摘酒等工艺,使得南路烧几百年的传统工艺淋漓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酒厂始终不放弃对南路烧酒历史的挖掘与保护,通过对史料记载的整理,烧酒文物的收集,逐步还原当年南路烧酒的盛况,始终坚持按南路烧酿酒工艺的标准进行生产。

酒厂老照片-4f88d4d5-21c9-4e94-8e25-ff20fe613c4a.jpg

  一路走来,南路烧已由民国初的13家烧锅,延续到今天只剩下北京隆兴号方庄酒厂有限公司一家。当前,酒厂除延续南路烧白酒生产外,还建成了北京南路烧酒文化博物馆、隆兴号酒馆、隆兴号种酒公园等传承平台。北京南路烧酒文化博物馆是大兴地区唯一 一家白酒文化博物馆,是“北京老字号”,“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上万余件,其中,陈列展出的有年代久远的酿酒工具,复原四眼井、隆兴号烧锅、酒篓、马车、推车、古窖池等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通过旅游观光、学习培训、亲身体验等,将挖掘的南路烧文化展现出来,通过地窖储存及将罐装好的陶坛埋入沙土中贮存方式,保持着白酒传统风味特点。

泥坛5292-0-72fba42c-be96-4dc8-b4c0-073753670b33.jpg

  大兴南路烧白酒酿制技艺是几百年来丰富酿酒实践的总结,是酿酒工人智慧的结晶,其很好地继承和保留了古代的酿酒技艺。大兴南路烧酿酒技艺的传承历史,是中华酿酒历史发展的缩影和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今,大兴南路烧酒酿制技艺一直为北京隆兴号方庄酒厂所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发展、创新与传承。